我們常說隔行如隔山,轉行給職場人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要面對新的工作內容,在這種情況下,要學會改變自己的職業身份。
大多數人找到的第壹份工作不是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當工作到了壹定階段,或者發生了重要的事情,比如大家都經歷了這次長假,回到工作崗位,才意識到眼前的工作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然後,就要經歷壹次轉行。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轉行成功,有的人卻不是很順利。每壹個轉行的決定,對個人來說都是壹個重要的決定。
今天,本文就從“轉行”這個話題入手,討論如何改變職業身份。
什麽是職業“轉行者”?轉行擔心什麽?決心轉行,怎麽辦?復工後又回到工作崗位,面對熟悉的工作不再熱情。
我想轉行,我把自己當成作家,這是我兒時的夢想。
但是,眼前的房貸和車貸打消了這個念頭。
看著眼前的工作,不知何去何從。這是很多想轉行的人的真實寫照。
?什麽是職業“轉行者”?他們為什麽要轉行?轉行的原因有很多,無非兩個。壹個是工資太少,對目前從事的行業收入不滿意。另壹個是這個公司滿足不了學習的需求,覺得無法施展才華。
所謂“轉行者”,就是看清現有工作的局限性,想另謀高就,以全新的態度對待這份工作。
在轉行的過程中,妳會面臨擔心、恐懼等負面情緒。對於轉行的人來說,他們通常會做壹個很大的決定。很多人習慣把“轉行”和“跳槽”聯系在壹起,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換工作,有可能留在之前的行業,換個公司就好了。與跳槽相比,轉行成本更高。
轉行是壹個人職業生涯的全新開始。在選擇轉行的時候,要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並且對它充滿熱情,想要投入進去。這是妳最好的轉行機會。
興趣對轉行很重要。如果妳根本不喜歡這個行業,工作上也沒有熱情,就不會有學習的上進心,轉行後也很難有好的發展。在妳轉行之前,妳也要知道想轉行的後果。
轉行擔心什麽?①沈沒成本過高。
所謂沈沒成本,是指發生在過去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成本。人在決定做壹件事的時候,不僅要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還要看過去有沒有投入。我們把這些不可回收的費用,如時間、金錢和精力,稱為“沈沒成本”。
在壹個行業呆的時間越長,沈沒成本越高。比如很多人從事的是自己的專業工作,從讀書開始就為這份工作付出了。還有工作年限,精力等等。雖然想過轉行,但是想到自己為這份工作付出的高昂成本,還是不願意放棄過去的投入,選擇繼續在這個行業工作。
總是有對未知的恐懼。職場也是如此,每天做著熟悉的工作。轉行又怕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再學也是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分析壹下自己的情況。明確自己是應該堅持下去還是及時轉行。
比如小楠就是市場營銷專業的。畢業後,她選擇了房地產行業,做銷售顧問。而且性格內向,面對銷售行業,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這讓他對這份工作沒有熱情。
工作幾年了,沒賣出多少房子。同時工資也沒有增加。他覺得自己壹文不值,隨時可能被取代。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我們選擇工作的動機:
生理需求:滿足最低需求,工作就是賺錢養活自己。保障需求:工作能給妳帶來穩定的收入,讓妳的生活穩定有保障。尊重需求:體面的工作能讓妳得到別人的尊重。自我實現需求:把工作當成天職,妳可以通過工作發揮自己的潛力,創造價值。對於小楠來說,他是內向的。但是,我從事的工作是銷售崗位。因為我工作的性質,我必須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這對內向的人來說會很累。另壹種是工作幾年後,工資並沒有多少增長,也就是說收入達不到自己的要求。
最後,小楠覺得自己壹文不值,隨時可能被換掉。這意味著小南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謂核心競爭力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
綜合來看,這份工作並不適合肖楠,他選擇不轉行,壹方面是因為專業對口,另壹方面也是因為他已經工作好幾年了。
②對自己的工作缺乏認識。
轉行是壹件需要謹慎對待的事情,要建立在壹定的認識基礎上。整體來說,對工作的認知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壹個階段是把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很多是剛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的第壹份工作。由於經驗不足,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以後還要面臨轉行的考驗。
第二階段是把工作當成壹種職業,能夠長期從事這份工作。我喜歡現在的工作,但不打算壹直做下去,而是在意壹個行業的晉升機會和精益求精。
第三階段是把工作當成事業,多想想創造價值。平時想轉行的人都卡在第壹階段。
考慮轉行的時候,很多實際問題都要解決。轉行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麽簡單。這意味著壹個職業身份重塑的過程,每個人在職場中都有自己的職業身份。這代表了我們的工作,包括我們的環境和個人關系。
重構壹個過去經歷的故事,提到《轉行》這本書裏的壹個故事。壹個朝九晚五的高管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直到壹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面包師傅。通過和他的交流,我意識到我真正喜歡的是做面包。
要知道,從壹個管理員變成壹個面包師,跨度是很大的。他告訴自己,以前做行政工作的時候喜歡給大家做好吃的。做面包師可以賺錢養活自己,同時讓自己開心。
原本是偶然的事,現在變得順理成章了。通過這個練習,可以度過轉行過程中的心理壓力。
我們如何成功轉行?大部分人想轉行的時候都會想,這次壹定要做我真正喜歡的事情。通過詢問身邊的朋友,反思過去的經歷,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否成功轉行,取決於很多方面。
①思考轉行的內因:發現可能的自己。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黑茲爾·馬庫斯提出了壹個新概念:可能的自我。壹個人的未來是什麽樣子,其實有無數種可能。職場人要做的就是嘗試所有的可能性。
對於想轉行的人來說,沒必要急著做決定。妳可以給自己壹個月的時間來審視自己。首先,列出所有妳想做的工作或者妳想成為的人。
其次,列出所有迫使妳轉行的原因。這個原因可能是妳現在的工作經常加班,工資太低,行業發展前景不好。逐壹分析,很多問題是可以通過調整和溝通解決的。
在轉行的時候,不要先去挖掘壹個目標,而是列出“可能的自己”,思考壹下妳想轉行的深層次原因。轉行後,這些問題能否解決,能否通過轉行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學習機會?把現有的職業和轉行的職業進行各方面的比較。
②觀察轉行的外因:快速試錯。
當妳列出了所有的可能性,下壹步就是試錯。在轉行之前,妳不必選擇跳槽。妳可以在保留現有工作的同時,從副業做起。
比如現在很多人想轉行做媒體行業,可以在工作之余的空閑時間自己嘗試壹下,看看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
前期可以多學習,多參加各種培訓。這樣就能看出自己是否適合轉行。可以為自己轉行進入這個行業做鋪墊。判斷壹個行業,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
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哪些?是否處於快速發展期?什麽時候開始的?這個行業對個人有什麽要求?轉行需要時間和金錢。是否有足夠的資本支撐轉行?在條件還不成熟的時候,邊工作邊轉行比較穩妥。
③在妳想轉行的領域發展新的人脈。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圈子。在轉行之前,可以找壹個這個行業的導師。或者和妳有相同經歷的人,他已經有了成功的經驗。
通過交流學習,幫助妳熟悉環境和行業規則,縮短轉行時間。在轉行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阻力。
比如:過去的思維方式,人脈等等。轉行不是換工作那麽簡單,而是意味著壹個身份重塑的過程。重塑職場身份,面臨的是技能和心態的變化。我們應該從內心深處理解和認識到轉行的意義。
總結:在職場,想轉行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妳轉行之前,要慎重考慮。我們現在面臨的工作問題可以通過轉行來解決嗎?
壹旦下定決心轉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壹,思考轉行的內因,發現可能的自己。第二,觀察職業變化的外因,快速試錯。第三,在妳想轉行的領域發展新的人脈。
通過這個練習,妳可以提高自己轉行的成功率,本質上是壹個試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壹定要找到轉行的方向。
最後,希望想轉行的職場人能夠順利轉換職業身份,在新的行業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