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下跌期間,豬價大幅上漲,部分地區生豬出欄價已超過12元/斤。
正常情況下,糧價下跌,飼料成本下跌,豬價也應該下跌。為什麽會有大幅增長?在這篇文章裏,小幫手會詳細講講這些事情,大家看完就有答案了。
小麥價格仍在下跌。
自6月底以來,市場上的小麥價格呈持續下降趨勢。剛進入7月份的時候,短暫上漲了壹兩天,之後就持續下跌。截至7月5日,許多地方的小麥價格仍在下跌。
市場上小麥供大於求,是下跌的主要因素。
我們先來看壹個數據。據統計,從今年新麥收獲到6月2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小麥2456萬噸,同比增加51.7萬噸。
說明收購進度比較快。進入6月底後,需求相對減少,收購價格有所下降。
另外,從6月底開始,學校陸續放假。另外,7月份也是面粉的淡季。在面粉企業前期采購充足、開工率較低的情況下,會減緩收購速度,降低收購價格。
對於貿易商來說,7月的高溫強降雨加大了小麥的儲存難度,加快了交割速度。
同時,壹些倉儲條件差的農戶也會受此因素影響,不再捂盤惜售,會以合適的價格出售。
不同地區面粉企業最新報價(僅供參考),山東,禹城五得利1.56元/斤,濰坊夜香面粉1.59元/斤,德州益海嘉裏1.552元/斤,華通面業1.555元/斤。
河北,白象五得利1.575元/斤,邯鄲五得利1.563元/斤,深州五得利1.556元/斤;在河南,周口五得利1.555元/斤,新鄉五得利1.57元/斤,遂平五得利1.56元/斤;江蘇地區,宿遷五得利1.545元/斤;安徽金沙江1.555元/斤;陜西鹹陽五得利1.595元/斤。
玉米萎靡不振,普遍下跌。
7月玉米漲不上去。事實上,從6月份開始,玉米市場就壹直處於震蕩之中,市場不景氣。1.5元/斤的預期價格遲遲未下,部分深加工企業繼續下調收購價格。報價低於1.4元/公斤的企業有增加趨勢。
從部分企業來看,7月份需要進入年中檢修階段,以便更好地迎接後續新玉米上市。
在維修期間,如果開工率降低,玉米的采購量就會減少,價格也不會太高。
就飼料企業而言,玉米貴了,就會選擇小麥來替代。當小麥價格高於玉米價格時,他們會選擇大米來替代。目前,大米的價格低於小麥和玉米。為了降低養殖成本,他們不積極收購玉米。
天氣因素方面,7月進入高溫多雨季節,無論是農民還是貿易商都很難儲存玉米。從壹些深加工企業的門前到車輛的增加可以看出,有些玉米是強制銷售的,如果發黴了,價格只會更低。
各地區深加工企業最新報價(僅供參考),山東,七星檸檬1.494元/斤,壽光金玉米1.447元/斤,濱州金輝1.445元/斤,成武迪達1.445元/斤,惠民春輝65438+。
華北地區廣宇澱粉1.417元/斤,河北德瑞1.42元/斤,孟州華星1.49元/斤,陜西瀘州1.36元/斤,巨龍生物1.37元/斤。
東北地區綏化昊天1.35元/斤,梁靜龍江1.345元/斤,黑龍江成富1.36元/斤,吉林博大1.35元/斤,中糧榆樹1.34元/斤,遼源聚豐65438。
豬價“瘋了”
最近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因為價格漲得太快,國家發改委也開過會,保證供應,穩定價格。
據相關分析,豬價大幅上漲主要有三個原因:
壹是部分養殖戶不理性,惜售。
大家都有賣跌不賣漲的心理,不僅是豬價,其他商品也是如此。市場價格越跌,賣出意願越強,擔心後續跌幅過大。
市場價越漲越少賣,以為價格可以更高。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市場豬價處於上漲區域,部分養殖戶惜售,導致市場價格持續上漲。
二是二次育肥現象增多。
前段時間豬價比較低。壹些農民說,他們已經艱難地餵養了幾個月。與其不賺錢或者賠錢,還不如繼續養豬。雖然養豬的成本每天都會增加,但是豬價上漲後還是會有利潤的。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生豬供應減少,價格上漲。
再次,部分媒體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渲染市場豬價上漲氛圍,進壹步增加養殖戶惜售心理。在市場供給減少,需求不減的情況下,豬價也上漲。
不同區域市場最新生豬報價(生豬報價,非豬肉報價,僅供參考),華東11.9-13.0元/斤,華中11.5-12.0元/斤,華南11.3-12。東北11.8-12.2元/斤,西北11.2-12.2元/斤,西南11.2-12。
近期豬價大幅上漲,後期集中爆發時,價格可能會大幅下跌,不利於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因此,有關部門將加強監管,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發生,促進市場的良性和長期健康發展。
問壹下大家,當地的小麥、玉米、豬肉價格是漲還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