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理解差生

理解差生

中午壹包泡面,晚上壹包泡面。為了吃飽,多補充水分,喝鹹湯。大學生周亮由於營養不良,最終因嚴重胸膜炎住進了醫院。"他節衣縮食,為的是減輕獨自壹人上大學的母親的負擔。"老師認識周亮的家人。

在蘭州理工大學,像周亮這樣的貧困生還有很多。學生食堂的河南籍老板常常覺得難以忍受:“有壹個男生,中午吃飯,只打了兩個包子,然後就靜靜地坐在餐廳的角落裏,直到大部分學生都筋疲力盡了,才慢慢地收拾其他同學的剩菜。吃之前,用饅頭蘸蔬菜汁。好心的同學邀請他吃壹頓免費的飯,他拒絕了。我讓他幫我收拾碗筷,中午他吃飽了。他同意了。”

事後,餐館老板了解到男孩的家庭情況:他瘸腿的父親和耳聾的母親供養著他們三個兄弟姐妹上學。所以他從來沒有主動向家裏要過壹分錢。

那眼神讓人心碎。

“營養不良和同類相殘是特殊的,但它們並不是孤立的。在我們學校,月生活費在180元以下的學生已經超過在校學生總數的30%,逼近32%,學生近5000人。其中有四五百名貧困生,每月生活費不足120元。”蘭州理工大學學生處主任張皓宸解釋說,“我們學校70%的學生來自甘肅,加上西部其他省份,西部學生人數超過全校學生總數的80%。這80%中有將近壹半是貧困生。”

為了了解真實情況,張皓宸曾經和團委合作,以壹個月刷卡25天以上,每天至少刷卡兩次為標準,對學生在食堂刷卡記錄進行統計。結果發現有的同學每個月只花了29塊錢。壹千多的人壹個月花費120元到150元。他們的食譜基本是:早餐壹個餅,午餐兩個饅頭,壹個菜,晚餐壹碗面或者壹個米飯配壹個菜。素菜為主,兩周左右可以改善,葷菜吃壹次。午餐和晚餐費用壹般在兩元左右,早餐費用不超過1元。

“我經常面對學生的貧困,想哭。”該校學生處勤工儉學中心主任陳波說,他歡迎交不起學費的新生進入學校每年設立的“綠色通道”。他發現,在過去的兩年裏,越來越多的學生向“綠色通道”尋求幫助。

“幾年前,學生會和妳說話。現在越來越多的同學默默的站在妳面前。那種眼神讓人心碎!他們的衣服明顯不合身,交了壹次費用就所剩無幾,或者連壹次費用都交不出來。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妳的幫助上。”

陳波還清楚地記得,壹對兄妹同時被蘭大錄取。大壹報到的時候,帶的費用只夠壹個人交學費。當得知沒有學籍不能申請助學貸款時,哥哥姐姐互相遷就。姐姐讓哥哥先走,哥哥讓姐姐先走。

“這是上不起學。更多的學生上學後無法正常生活。我們很多貧困生因為營養問題,身體都有問題。也有貧困生因為無法解除的心理壓力而改變了性格和人格,甚至出現了壹些精神癥狀。”

陳波說,“我覺得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他們。不然我良心過不去。”

陳波出生在壹個大學教師的家庭,原本養尊處優,不知道什麽是貧窮。自從他六年前開始幫助貧困學生以來,他的同事們都稱贊他“變得有愛心”。他自己“感覺自己的人生觀變了很多。孩子們教會了我如何面對困難,持之以恒。”

去年迎新時,壹位來自甘肅河西走廊的女鄉長領著壹對雙胞胎兄弟走上“綠色通道”,誠懇地告訴陳波,兩個男孩從小失去父母,是村裏人帶大的,後來在鄉政府的資助下讀完了高中。現在鄉政府已經無力支付他們的學費,只能交給學校。

在積極為孤兒籌集助學金的同時,陳波和他的雙胞胎哥哥開始結對幫扶,每人每月拿出200元來保障他們的生活費。如今,這對雙胞胎已經成為陳波家庭的壹員,他們和陳波的家人壹起度假。

不僅僅是陳波。每年蘭州理工大學審查新生資格的時候,政教處的老師幾乎是在談話還沒結束就掏空了口袋。“孩子們太可憐了。”導演張皓宸說。

我願意屈從於貸款。

自國家大學生助學貸款政策出臺後,學校立即成立了國家助學貸款領導小組,積極加強與經辦銀行的溝通。“雖然我們和經辦銀行相處融洽,雖然我們認真面對銀行的每壹種形式,雖然我們為此設立了65438+萬元的風險基金,雖然我們學生的實際違約率只有0.02%,我們可以盡壹切努力,但還是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陳波說出了壹連串的“盡管”。

據了解,從2001到2005年底,蘭州理工大學實際拿到2002名學生,總金額840多萬元,平均壹年1.6多萬元。"而學校壹年的實際需求約為654.38+00萬元."

負責這件事的陳波心裏有壹本賬。“我們拿到的助學貸款,在省內高校已經很多了。”

陳波說,他經常有這樣的想法:“如果壹家銀行的行長說,陳波,妳給我磕三個頭,我就給妳助學貸款,我願意。”

正是因為這份真誠,蘭州理工大學在西部地方高校中贏得了相對更多的社會資助。

聽說有壹個善良的老板,還有壹個關心西部、關心教育的慈善機構,就去拜訪了,講了貧困學生生活學習的故事,介紹了學校嚴格的捐款管理制度。

“這些年我沒有過黃金周。”張皓宸說。每當“五壹”“十壹”的時候,他和同事們幾乎總是陪著遠道而來的資助人,在西部荒涼的大山裏走壹走,走訪貧困學生的家庭。贊助商們看到自己的每壹分錢都花在了真正的貧困孩子身上,也就放心了,願意為蘭州理工大學捐更多的錢。

學校獲得的第壹筆助學金是海鷗獎學金,主要由香港振泰集團設立。1999,首批資助6人,平均6000元,* * * 36000元。第二年增加到20人。由於學校的規範管理,受資助的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了資助者的好評。2001,振泰慈善會在學校設立振泰獎和獎學金,三年每年金額6萬元。三年後,振泰慈善會不僅續簽了協議,還將獎學金金額提高到110000元。同時,振太集團蘇先生、黃鐵成先生以個人名義在學校設立振太獎學金,先後資助111貧困學生,共資助209萬元。

“只要有壹點點希望,我們就會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陳波說,深圳建峰公司在學校設立的建峰獎學金,原計劃資助10名貧困學生,但學校提供了37名學生的詳細資料,並專程到深圳進行走訪和匯報。建峰公司被學校的誠意所感動,主動提出將資助名額增加到40個。當年3月,公司相關人員到蘭州了解情況。臨別當天上午,40名受助學生自發從學校步行到建峰公司人員下榻的酒店為他們送行。回來後,公司再次擴大資助範圍,資助人數從40人增加到100-4000元人均,壹年就是40萬。

“從最初的6個人3.6萬元,到今天累計資助970多萬元的5000多人,有15、6個獎項和學生基金,每年資助已經超過200萬元。這是甘肅省屬高校沒有的。”

盡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但張皓宸和他的同事們仍在竭盡全力:“學校形成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內部獎、貸、助、補、捐、儉為輔的貧困生資助體系。2005年實際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938人,占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總數的108%。也就是說,只要是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獲得資助,每年資助金額不低於1000元。有些經濟困難的學生,即使學習成績很差,只要有努力學習的願望,也能保證繼續在校學習。所以在過去的10年裏,我們學校沒有壹個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輟學。”

很難的問題?軟問題?

來自河南的文明學子,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1993年,父親病逝。同年,母親帶著年幼的弟弟離家出走,只留下11歲的弟弟和壹個住在他家的叔叔壹起生活。

“2002年,我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看到4000元的學費和800元的住宿費,我很擔心。我的阿姨,叔叔和村民都動員起來,給了我3000元。給學校匯了2000塊錢,買了火車票和壹點生活用品,身上只剩下五六百塊錢,忐忑不安地到了學校。”

文明進入“綠色通道”,向陳波老師說明情況。陳波拍拍他的肩膀說:“沒事,壹切都會過去的!”鑒於他的特殊情況,學校暫停了他的學費。很快,陳波在學校勤工儉學中心給他安排了壹份工作,月收入100元。不久,溫明向學校申請了特別補助,並支付了所有的住宿費。第二年,在學院的大力推薦下,溫明獲得了為期三年的振泰獎學金,第壹年資助6000元,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資助7000元。再加上做家教的收入和我拿到的獎學金,完全保證了文明的生活。我再也沒有向家裏要過壹分錢,第壹學年欠的學費我都交了。

回首往事,已經考取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的文明有壹種感觸:“是學校給了我安心讀書的機會,找到了做人的信心。以前不想跟別人提起家人,現在可以坦然面對了。我覺得我過得很充實,很幸福。如果有機會,我壹定會回報這個社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受資助的大學生都像文明壹樣感恩,對生活抱有積極的態度。

“以前我對別人很冷漠,很偏激,現在我變了很多。高中同學都說我變了很多。今天我被別人資助完成了學業,明天我壹定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性格內向、不愛與人交談的魏對記者說。

聽著學生們的真情告白,陳波淚流滿面:“我和他們在壹起久了,有壹種親切感。如果允許,我願意做壹輩子扶貧工作。看到他們被資助後臉上的笑容,我比拿到多少錢還開心。”

從事學生工作多年的張皓宸也有同感:“貧困生救助是壹項陽光的事業,壹項溫暖的事業,壹個硬問題,壹個軟問題。社會救助多少才夠,學校沒有指標,但愛、責任、同情心督促著我們做好工作。”

談及對貧困生的資助,蘭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高雲在傳遞成績的同時,更多談及學校的責任:“學校的責任決定了我們要關註每壹個大學生,尤其是貧困生。我們盡最大努力資助貧困學生,是為了讓他們放下經濟負擔,專心學習,成長成才。中央政府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只有保障每個人的權利,社會才能和諧。受教育權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我們及時關愛這些經濟困難的學生。當他們長大後,他們也會關心我們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