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莫斯科國際航展在試飛機場舉行,來自14國家的200多家廠商,80多架飛機參展。首次公開展示的飛機包括米格-31戰鬥機、米格-29K艦載戰鬥機、蘇-28雙座運動機、圖-22ME轟炸機、圖-160戰略轟炸機、雅克-41垂直起降飛機、Bie -200水陸兩棲飛機和A-50預警機。參加航展的飛機有60多架,但沒有前蘇聯以外國家的飛機。2003年,第六屆莫斯科航展(被媒體稱為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展)打破了所有記錄。第九屆俄羅斯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於2009年8月6日上午在俄羅斯茹科夫斯基開幕。俄羅斯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為展覽揭幕。
開幕式前,出席開幕式的觀眾為2009年8月6日兩架蘇-27戰機相撞事故中遇難的“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隊長伊戈爾·特卡琴科默哀壹分鐘。為期六天的航展吸引了來自34個國家的765,438+0家公司,其中包括436家俄羅斯公司。參展總人數比上屆航展減少約10%。由於金融危機,美國空軍沒有參加航展。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的中國長城工業公司參加了展覽。AVIC攜“新舟”系列支線飛機、L15“獵鷹”高級教練機等軍民航產品參展。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主要推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長征壹號3B、長征壹號3C、東方紅四號通信衛星、衛星部件和航天技術應用產品。
參展商以實物樣品、模型、宣傳資料等形式展示了世界上各種現代化飛機、航空武器、航空航天裝備,其中147架飛機為實物。
軍事航空方面,俄羅斯作為主賓國,陣容強大,有120家企業參展,分別展示戰略轟炸機、蘇制和米格戰機、軍用教練機。此外,俄羅斯羅斯托夫直升機廠展示的米- 28H“夜間獵手”武裝直升機引人註目。武裝直升機機動性強,裝備有先進的武器系統和防護裝置,並已通過試飛。
在民航方面,俄方展出了各型支線飛機、多用途直升機和運輸機。俄羅斯飛機科研制造龍頭企業伊爾庫特公司在展會上推出了三款新型MS-21支線民航客機,分別可載客150人、180人和210人。客機預計2014起飛試飛,2015至2016投放市場。
飛行表演是本次航展的重頭戲。在當天的開幕式上,俄羅斯斯威夫特飛行表演隊駕駛4架米格-29戰機表演精彩特技。據主辦方介紹,本屆航展* * *有來自俄羅斯等國的80多架飛機進行飛行表演。
據主辦方估計,本次航展將吸引約60萬觀眾。為確保航展安全,俄羅斯出動了3500名警察和士兵負責航展期間的安保工作。2013第十壹屆航展
第十壹屆莫斯科國際航展2013於8月27日正式開幕。在本屆航展上,東道國俄羅斯展出了俄羅斯航天企業近年來的最新產品,力求通過航展平臺推動俄羅斯航天工業的進壹步發展。許多中國航空公司也將其世界領先的航空航天產品帶到了莫斯科航展,並獲得了外國同行的積極認可。
在本次航展上,俄羅斯展出了許多備受關註的新產品。其中,仍處於試飛定型階段的第五代戰鬥機T50,在航展首日,出人意料地在航展觀眾面前進行了15分鐘的飛行表演。據了解,航展後幾天,俄羅斯各種商用飛機和軍用飛機將分別亮相。俄羅斯著名特技飛行隊——勇士、雨燕特技飛行隊和中國空軍“八壹”特技飛行表演隊將在30日起的公眾開放日期間為觀眾帶來精彩表演。這也將是中國“八壹”飛行表演隊首次走出國門,在外國觀眾面前表演。
本屆航展上,不僅中國“八壹”飛行表演隊首次亮相,中國企業也前來參展。中國航天領軍企業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帶來了北鬥導航系統、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等世界知名產品。長城工業集團副總裁趙春潮告訴記者:“經過50多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已經實現了R&D和制造能力的現代化,我們的航天工業門類齊全。我們想通過這次展覽,加深與俄羅斯航天界朋友和全球航天界朋友的了解,發揮各自優勢,促進全人類航天事業的發展。”
專註於飛機維修的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第五次亮相莫斯科航展。在壹個傳統的航空航天大國拓展飛機維修業務,看似“班門弄斧”,實則不然。該公司執行董事朱曉告訴記者,他們對俄羅斯正在轉型的航空市場很感興趣:“隨著壹些空客和波音飛機在俄羅斯的逐步引進,這些飛機的維修標準是按照整個國際民航行業的通用標準進行的。另壹方面,我們公司在這方面提供的服務符合國際標準,因此這壹方面也符合俄羅斯航空市場從蘇聯制造的標準轉向國際通用標準的趨勢。”
來到中國航空公司的展臺前,咨詢信息和采訪外國制造商和記者的人絡繹不絕。可見,中國航天產品正以過硬的質量和口碑,逐漸成長為全球市場的壹支重要力量。
俄羅斯載人飛船制造商在莫斯科航空航天展(馬克斯-2013)上展示了首個下壹代飛船的全尺寸原型。
2013年6月底,俄中央機械制造研究所(TsNIIMash)提出PTK NP航天器技術項目反饋信息,要求改進,7月中旬完成。根據中央機械制造研究所提出的優化設計要求,於7月23日對成果進行了評審。當時並沒有官方聲明顯示設計有改動。
2013年7月24日,另壹個PTK NP返回艙的全尺寸原型圖像被公布,它顯示了飛船底部的壹組五個朝下的噴嘴。這種配置與PTK NP航天器的火箭動力著陸系統略有不同,後者上次出現在6月的布爾歇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