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輔導員的同理心

輔導員的同理心

咨詢了這麽多年,經常聽到這樣壹些槽點:

“不知道怎麽想,根本不是正常的思維邏輯!”

“上次就是這麽回事。妳們是不是掉進了同壹個溝裏?”

“這麽簡單的事情,推進起來為什麽這麽難?”

“不可思議的問題,沒人發現嗎?”

…………

沒完沒了的“抱怨”對甲方的壹些行為感到不可思議、難以形容、難以預料..

咨詢久了,妳就會習慣這些“槽點”,明白這些槽點背後的正常邏輯。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質疑和感嘆,源於雙方的不壹致,比如目標和立場;由於交流、信息獲取等互動不足;也源於同理心不到位。

是的,心理咨詢師需要有同理心。

通過壹個模型來分析咨詢師為什麽需要共情,如何發揮共情。

心理學中有壹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叫做喬哈裏窗(Johari Window),是心理學家約瑟夫·勒夫特和哈裏·英厄姆提出的模型。它被認為是“描述人類互動最有趣的模型之壹”。Johari window將人的信息(或意識)分為四種類型:

首先是妳知道的,對方也知道的信息。這是合作中的* * *知識區,雙方享有的信息完全對稱。

第二,妳不知道,但對方知道的信息,叫做自己的盲點。

第三,妳知道而對方不知道的信息叫對方盲點。

第四,雙方都不了解信息,這是雙方合作的盲點。

合作的產生是基於雙方的知識和目標以及信任,所以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的過程也是擴大知識領域和縮小盲區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對方的理解,和對方壹起感受,建立聯系。

這也是發揮同理心的過程。

說實話,雙方都很難享受到信息的完全對稱,尤其是兩個不同領域、不同文化、不同商業模式的公司的人。

所以,我們先對* * *知識區的信息做壹些假設。

* * *知識領域的信息是指可預測、可協商的信息,雙方都願意公開分享、交流和協商。這些信息可以幫助雙方在溝通合作中更容易達成壹致,比如事情的背景和脈絡,雙方的目標和* * * *的共同目標,比如雙方可以接受的做事和合作方式,比如各自的經驗和優勢,以及雙方對合作的態度和做出更好合作的努力和意願。

有* * *識,合作關系有保障。

比如項目簽訂後,合同和SOW(工作說明書)的內容就成了* * *知識區的壹部分,這既是公開的信息,也是雙方的邊界。

但是,基於* * *知識區的信息合作是否代表安全,壹切都好,其實不然。現實中* * *知識區域的邊界很容易被打破。

舉幾個常見的例子,甲方預算突然縮水,乙方服務資源不得不調整,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幹擾。總有壹些不可預知的事情導致雙方掌握的信息不同,雙方對信息的理解有偏差,從而縮小了知識面。當然,在極少數情況下,也有可能擴大。

這個時候就需要壹個價值體系。當平衡被打破,雙方都可以認同事實,放下評論,促進溝通。

這個價值體系就是同理心。

無論發生什麽,我們始終相信雙方都盡了最大努力。

這是壹個可以起到保護作用的價值體系的好例子。

有了這種同理心,即使會有暫時的懷疑和沖突,但目標是壹致的,因為關系在那裏,信任也在那裏。

咨詢師的公共領域、知識、經歷、經驗,對自己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成敗教訓,對合夥人來說卻是看不見或者難以理解的。

也就是自己的開放區,對方的盲區。

因為甲方對這方面不了解,所以會質疑,又因為乙方經歷過,所以會堅持,會僵持。前者會抱怨,後者會傲慢,沖突會出現,合作會停滯。

比如客戶堅持A,咨詢師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和慘痛的教訓提出B才是合適的選擇。

乖乖的選了A,妳會看到妳的另壹半掉進可預見的坑裏,結果很可怕;不服從就進入長期糾紛。

這時候解決僵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享知識,找到對方的盲點,把那些缺失的部分補上。有時候需要針對不同的方案進行推演,甚至設置壹個小實驗來驗證可行性。

這個時候的價值體系就是:妳不懂的我懂,妳不懂的我懂,所以我願意幫助妳從未知走向已知。

有了這種同理心,當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時,解決的難度會大大降低,因為妳每解決壹次問題,都有助於建立信任,擴大知識面。

咨詢師經常會掉進這個坑,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所以他們遵循正常的邏輯,根據經驗做假設,根據假設做工作。

但是經常會受到挑戰,解決方案、工作方式、合作方式甚至表達語言不同,到處都有問題。無論怎麽調整,都很難說到點子上。

甲方會很自信,覺得最簡單的事情,但結果總是低於預期。

久而久之,雙方都會失去安全感,產生焦慮或抵觸情緒。

因為咨詢師是有盲區的,是甲方沒有披露或者不想披露的領域,比如隱藏的問題,比如微妙的政治關系,比如被誤解的語境,比如個人的訴求等等。

咨詢師陷入盲區,找不到原因和方向,既迷茫又充滿疑問。

我曾經遇到過壹個典型的例子,匯報的時候,對方總是不滿意,提出了很多細節性的“建議”,和整體的定向匯報主題差了好幾個層次。後來通過不斷的追問和確認,對方道出了真實的訴求。因為業務部門不配合,需要借助顧問的身份“廣而告之”行動事項,在高層領導場合做最後決定。

當盲點被揭開時,通常會有壹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站在對方的角度,他突然明白了自己出發點和訴求的合理性。

這種情況下的價值體系是:我相信總有壹些事情我不知道,但我願意傾聽。

有了這種心態,輔導員就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通過提問、回顧、根源分析等方式,引導對方表達和溝通,釋放更多的信息。

於是,* * *知識領域逐漸擴大,這些擴大的* * *知識領域也會成為咨詢師“常識”的壹部分。

我不知道,但我願意和妳壹起尋找可能性。

這就是此時的價值體系,表達了壹種願意共同成長的態度。

因為這種同理心,在試錯、錯誤、嘗試的道路上會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因為未知而失去信任和合作的可能。

目前這個時代充滿了不確定性。很多時候,甲方因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而找咨詢師幫忙,但是咨詢師也會面臨很多未知。要和甲方的合作夥伴轉移經驗,學習知識,推導方案,探索雙方都還不確定的事情,把想法變成可能,把可能變成結果。

舉個典型的例子,這幾年因為數據和智能技術的發展,很多企業都希望從數據中發現價值,但是所有基於數據的想法都有探索的性質,探索有什麽數據,探索用什麽技術發現價值,評估價值。

甲方提供原材料(數據),乙方提供加工方法(能力),* * *通過探索創造可能性。

如果壹個小小的嘗試成功了,那就是創新,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也驗證了想法,學到了經驗,這兩點都很有價值。

所以,雖然都在盲區,但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尤其是在壹個充滿未知和不確定的時代。

綜上所述,合作的建立在於雙方都有* * *知識和目標,* * *知識在不斷擴展,目標在壹步壹步實現,雙方都有信任,但這個過程可能充滿沖突和爭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理解和聯系,也就是共情。

著名心理學家特雷莎·懷斯曼(Teresa Wiseman)提出了共情的四個特征:接受意見,不發表評論,看到別人的情緒,努力與別人溝通。

這種同理心正是合作中的咨詢師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