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為什麽跨國公司害怕韓國?

為什麽跨國公司害怕韓國?

對於壹些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來說,韓國正成為壹個死亡地帶。

韓國市場在金融危機末期快速開盤,從1997到1998。此後,國際集團紛紛湧入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然而,許多國際集團壹直在努力與本土企業競爭。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和法國集團家樂福都退出了韓國市場,而麥當勞、可口可樂、谷歌和諾基亞等其他跨國公司正在各自的市場上艱難競爭。

漢克,工業研究和咨詢顧問。漢克·莫裏斯說:“我認為這些海外大公司誤解或低估了進入韓國市場的難度。在這裏,他們的知名度並不太高,而他們的競爭對手的名字卻因為與各種財團的關聯而被當地人廣為人知。”

在連續兩年虧損後,沃爾瑪本周同意將其在韓國的65,438+06超市出售給Shinsegae,該公司是市場領導者,占有34%的市場份額。家樂福上個月表示,將把在韓國的32家超市出售給當地時裝零售商衣戀,以便專註於中國和法國市場。

沃爾瑪和家樂福的退出在外人看來很震驚,但在韓國早就在意料之中,因為這兩家公司的表現平平。在6543.8+020億美元的韓國零售市場中,家樂福和沃爾瑪僅分別占據9%和4%,由新世界旗下的易買得和樂天購物旗下的樂天瑪特等本土零售商主導。

韓國風險咨詢公司(Risk Consulting Korea)的Lee Jung-jo表示:“這些西方公司堅持自己的(管理)方法,忽視了本地特色。因此,他們試圖將所謂的全球標準應用於韓國市場,而不了解韓國消費者的需求。我認為這是他們失敗的最大原因。”分析師警告說,對於不了解當地市場復雜性的外國公司來說,韓國市場不是那麽容易賺錢的。

可口可樂韓國裝瓶公司表示:“這些韓國公司非常敏捷。他們迅速推出新產品(反映消費者口味的變化),但我們推出新產品的時間較晚,因為我們試圖維持原有的產品組合。”不過,該集團表示,在推出綠茶等新產品後,今年其營業利潤再次增加。

此外,由於難以與當地快餐連鎖店Lotteria競爭,麥當勞也減少了在韓國的業務。後者在韓國的網絡規模遠超麥當勞。

麥當勞表示:“韓國市場競爭激烈,餐飲業相當發達。我們正在不斷努力改造我們的連鎖店,因為韓國消費者顯然更願意享受氛圍,而不僅僅是食物。”

此外,谷歌等全球互聯網搜索引擎也被韓國人冷落。韓國人喜歡在當地門戶網站上搜索信息,如NHN的Naver和Daum Communications。據韓國網絡咨詢公司KoreanClick統計,谷歌在韓國搜索市場的份額僅為1.5%,而Naver控制了70%的搜索業務,Daum的市場份額為12%。

分析師表示,谷歌未能理解韓國互聯網用戶的需求。Naver和Daum等國內競爭對手擁有豐富的韓語數據庫,因為他們鼓勵用戶發布問題供他人回答。

友利投資證券公司的分析師韋恩說。韋恩·李(Wayne Lee)表示:“這類用戶創造的內容非常強大,在美國市場很難看到。谷歌的搜索引擎很好,但其韓國網站的能力仍然有限。”

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商諾基亞關閉了在韓國的營銷業務,因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LG電子(LG Electronics)等韓國公司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

英國審慎投資公司。證券研究主管Woo Young-moo表示:“滿足全球標準是不夠的。韓國經濟已經相當發達了,這裏的消費者很挑剔。”(英國《金融時報》首爾報道譯者/陳嘉儀·劉誌峰)

專註於設計和品牌。

韓國企業成功塑造了科技領袖的形象。其實成功的關鍵在於企業成功的營銷。成功的營銷意味著健康的邊際管理,這有助於企業融資和R&D,反過來會進壹步支持營銷。

關註用戶需求,快速推出新產品。

可口可樂韓國公司表示:“這些韓國公司非常敏捷,迅速推出新產品(反映了消費者口味的變化),但我們推出新產品的時間較晚,因為我們試圖維持原有的產品組合。”

典型案例:三星電子的成功

在過去的7年裏,三星電子上演了數字商業速度的神話。用飛上天、快如閃電這樣的形容詞來形容三星電子壹點都不為過。三星電子以超乎尋常的運行速度,不斷沖擊著人們的心理極限。

首先是在合資的同時加強自己內部的技術學習,把合資僅僅當作自己技術學習的壹種手段。

第二,大力引進外部人才,吸收外部知識。

第三,政府給予大量補貼和產業保護。

中國企業很難復制韓國模式。

首先,本地化只針對產品,而不是開發技術能力。

第二個錯誤是只合資生產不學技術。結論:韓國的經驗值得中國學習。

韓國的“小國大企業”戰略相當成功,中國則是“大國小企業”的發展模式。中國是壹個大國,但全球市場的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兩國的這種互補特征,使韓國保持了10倍於中國的生活水平。從很多角度來看,韓國的經驗都值得中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