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廠工會工作了16年,期間看望病人是工會的壹項工作,做了很多工作。坦率地說,這是壹件非常矛盾的事情。
對於愛面子的人來說,如果住院了,少了人探望會覺得丟臉,怕人家說自己人緣不好;
對於不崇尚虛榮的人來說,反而覺得太麻煩,太令人沮喪,太忘恩負義。比如每次來壹批人,妳都要挺住,先表示感謝,然後交代怎麽得病,怎麽住院,怎麽手術治療等等……妳累了嗎?有壹次看完病人的號,我開玩笑說:要不妳拿個錄音機錄下來,然後有人直接放給大家聽,省得病人重復很多遍,累著。
最重要的是,如果有更多的人來看他,病人能好起來嗎?實際上影響了患者的休息和心情。
我記得讀過歷史書。唐明皇有壹個心愛的武惠妃。不幸的是,她生病後,堅決不讓皇帝探望她。她說,她只想讓皇帝永遠記住她最初的美麗,不想讓他看到她的病。這真的是壹種不壹樣的生活方式。
我想對題主說壹句,我也是從工廠退休的,而且老工人生病住院,我們都是先征求他家人的意見,願意去就預約去看望他。如果妳不想送人,那就幾個老哥們每人給點錢,替家人收起來,作為關心的表示。
所謂百人千面,尊重當事人意願,表達大家意願,最好!
我們那位五十多歲的同事因為癌癥突然復發去世了,十年前我們得知她得了乳腺癌。即使她的癌癥晚期復發,她也選擇隱藏自己的醫院,拒絕被探視。十年前,她請了壹年假去外省照顧懷孕的兒媳婦。沒人知道她去外省女兒家治病了。
後來上班的時候,她再也沒有向同事透露過壹個字,哪怕是對最好的朋友。
生病的時候不願意被探望甚至不願意被認識是很常見的。
生活中,很多人在得了重病之後,選擇了躲起來。這種行為可以用壹個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來解釋,就是羞恥感。
生病不願意大張旗鼓的公開,不願意被人探視,有很深的社會原因,也有心理原因。
壹:以生病為恥有著深刻而廣泛的社會原因。1:討厭人,嘲笑人,嫉妒讓很多人想比身邊的人過得更好。
人是冷漠的,很多人無法對弱者感同身受。病人病重,是因為他能看透人心,尤其是那些生活環境相對優越的人。他害怕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發生很大變化,他很難得到發自內心的真誠同情和安慰。
事實上,確實很多人在得知身邊的人得了重病時,不會有任何發自內心的同情。相反,他們更好奇。探望病人的重要目的不是同情病人,而是滿足自己的窺探和八卦心理。
帶著壹臉真誠的在病人面前安慰,出了病房門就把熟人叫來八卦,同情的嘆了幾口氣,心裏卻在幸災樂禍。
2.不敢主動告訴別人,怕別人誤以為要借錢。
很多重疾需要很貴,壹般家庭負擔不起。第壹選擇是向親戚朋友借錢。當今社會,很多人最怕別人向自己借錢,尤其是那些身患重病的人。很多重疾往往最後都是錢和人都有,借這個錢風險更大。如果壹個重病患者主動告訴熟人自己生病的事實,很可能是借錢。
所以很多患者,不需要向外借錢的家庭,幹脆隱瞞病情,以此來挽救親友不敢借錢的心理。
3.家裏有老人,姑娘孩子都病重,怕從別人嘴裏傳到老人耳朵裏。
消息總是越來越多,也許病情還不夠致命。壹圈消息下來,老人承諾不會活壹百天。跟老人解釋也是越來越差。讓老人擔心。我想對老人保密,又怕別人知道我控制不了,幹脆把所有外人都藏起來。
4.不願意欠別人人情。
被人知道了,必然會有很多親戚朋友來拜訪送禮。毫無理由地,他們更加世故。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種過多的人際接觸,並簡單地隱藏自己的病情。
5.我不希望自己憔悴的狀態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成為別人的談資。
二:心理原因是羞恥感,所謂羞恥感就是對疾病感到羞恥。眾所周知,很多人都會對壹些傳染病有壹定程度的偏見,尤其是性病和精神疾病。壹旦患上這類疾病,他們會害怕別人知道,在人際交往中會被孤立,被區別對待,被歧視。
有這種病的人更覺得羞恥。
但除了這類明顯造成偏見的疾病,很多病重的人還是覺得惡心和羞恥。羞恥感有很多原因:
01:自責,有意無意的把自己的病歸咎於自己的日常行為是不夠好的。
02:無力感,壹個人再厲害,壹旦生了重病,都會有很深的無力感。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無奈,讓人感到壓抑。
03:自卑,大病讓原本自信的人自卑,讓自卑的人變得更加自卑。
綜上所述,生病後不願意被別人探視,甚至不願意被別人知道,是很正常的。如果妳身邊的親人、朋友或同事生病了,卻對病情三緘其口,或者守口如瓶,拒絕探視,我覺得應該尊重病人的選擇,不要壹味地強迫別人接受妳的“善意探視”,先考慮別人是否真的需要這種善意和同情。
尊重是人際交往的第壹準則,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最近,我的同事劉先生因癌癥去世了。去世前我們給他打電話詢問病情,他說還沒確診。我說我要去看他,他拒絕了,說休息壹下會好的。
我認識他已經十多年了。他是集團提拔的最年輕的幹部,走過很多下屬公司,為人豪爽,直言不諱,交了很多朋友。包括二三十年前的朋友,他壹直都有聯系。
他很會做生意,也很會喝酒。我們喝了幾杯,喝著喝著,他就走到大家面前,舉起酒杯,大口大口地喝。他說,做生意,先做感情,酒是感情的媒介。當妳們交織在壹起的時候,妳們會走得更近,會產生感情,生意自然會水到渠成。
他深受同事和朋友的喜歡,這並非偶然。每到過年過節,我都會收到他的消息,不是群發消息,而是對應每個人的名字和職務,讓人感覺很舒服。甚至在他參加的群裏,他每天都發消息問候大家。
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朋友有什麽事,他都會第壹個到場,或者先打招呼,讓人感覺很溫暖。在我處於低谷的時候,他聽說後,很早就發來問候,安慰我,讓我不要擔心,說壹切都會過去的。後來,他邀請我壹起吃了頓飯。他想得這麽周到,讓我深受感動。
去年10月,他來我們公司,我們就在壹起了。這個單位情況復雜,遺留問題多。他分清輕重緩急,壹條壹條咀嚼,推動工作向前發展。同事們私下都說,劉老師來了,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他也明顯瘦了壹些。他來了三個月,瘦了十多斤。他總是感到疲倦和虛弱,他認為這是工作壓力和疲勞的原因。
三個月後,單位體檢接近尾聲,同事催他去體檢。體檢後,他的血檢顯示“癌細胞篩查”異常,體檢中心讓他去醫院做全面檢查。他沒有告訴我們具體情況,只是說他的肝臟上長了東西,要去醫院做全面檢查。
大年二十九,我給他打電話拜年,問他身體怎麽樣,他還是說沒確診。
大年初七,上班第壹天,聽同事說開會的時候他臉色蒼白,汗流浹背,很累。我去看他了。他已經和其他領導人壹起離開了。聽同事說他下樓梯時腳步虛浮,讓人很擔心。那天沒有見到他,成了我最大的遺憾。
壹周後,他住進了醫院。我給他打電話,問他的情況。他沒有太生氣,說他的肝上長了東西,治壹治就好了。我問是哪家醫院,我去看他,他不肯告訴我,也不讓我去看他。
我相信他的話,以為過壹段時間他會好起來,會回到我們身邊。畢竟他身體壹直很好。他壹直是劉老師,聲音洪亮,氣場十足,走路精神。
然而,僅僅過了十壹天,我就收到了他去世的消息。那天清晨,他死於胰腺癌。太快了,太悲傷了。
我去給他送行的時候,看著他的屍體就忍不住哭了。我還欠他壹頓飯,因為他工作很忙,壹直沒有預約,無法挽回。哦,真的很難過。
此時此刻,說起他,我還是覺得很難受,眼裏滿是淚水。唉,多好的壹個人,就這樣走了,離開了這個美好的世界。
只希望看到這個故事的朋友們,珍惜自己,照顧好自己,擁有健康的工作生活,安全快樂的度過我們的壹生。保重!
有壹個同學在中央機關工作,住在機關大院,還有五六個同學住在同壹個醫院。三十年的相聚,她和同學開心的玩了好幾天。只是在單獨的飯局上,向同學舉杯後,她趴在桌子上哭了。誰也勸不好。她壹直哭到我們分手,大家都很不解。
三十五年的集會,她說有事沒參加。據同學說,她搬出了辦公大院。後來辦公室大院的人,也是那個女同學的同事,告訴我,有個同學得了癌癥去世了。她不會告訴她的同學和同事。只有單位派了兩個代表參加她的葬禮。而且是醫院告別後直接在火葬場火化的。
她的意思是不給任何人添麻煩。
我們回想起第壹次見面的時候,她長得特別醜,黑眼睛,黃眼睛。我們也勸她停止工作,註意身體。她的哭泣是為了向我們告別。
她是壹位烈士的女兒,我們班的團支部書記,活得像個大姐姐,悄悄帶著極大的失望離開了我們。
生病的時候不想看的原因有很多。
1,挽回面子。他過去精力充沛。有壹次他病了,臉色憔悴,讓人很沒面子,很丟人。我有壹個和毛壹起玩的洋娃娃。就是這樣。2012年8月,他患了腦梗。據他老婆說,誰去看他,誰就罵他老婆。我想帶著善意去見他。他罵妻子,讓她覺得委屈。何必呢?如果妳不讓他看,那就不要去看,直到2020年6月他老婆邀請我們見面。我和老婆下樓去他家,我說我不上樓。他老婆說上去吧,上去沒事,我說妳好,他坐在床上什麽也沒說。坐了壹會兒,他老婆說去客廳坐。他下了床,拄著拐杖走在前面,我跟在後面。我坐下來,他回到自己的床上。這是他患病八年後的1會議。我走的時候他沒在客廳說話。他是病人,所以我不能挑三揀四。3歲的時候住在連江口,住在他家隔壁。我會走路,所以我會和他在松花江邊玩,兩家人壹起在萬青村定居,壹起上學1951。70多年的玩伴,小學生感情很深。事後我老婆和他老婆打電話,他老婆說沒罵他老婆。我很有面子。當場沒挽回面子。
2,怕虧欠人。他們既不當權,也不富裕,老百姓之間都是以禮相待。如果生病了,讓親戚朋友知道,要麽拿錢,要麽送水果,麻煩。我欠妳壹個人情,到時候我會還妳的。還不如保密,誰也不怨誰,誰也不欠誰。
3、畫面安靜。生病住院需要安靜。人來人往,接待訪客,供養病體。不起來似乎很不禮貌,但是站起來很難。無論疾病有多痛苦,人們都要假裝微笑。我得對前來吊唁的人表示感謝。壹天來幾次,難得休息壹下。
4、怕泄露隱私。有些人不想和別人分享他們的疾病。人來了就問什麽病,醫生怎麽治,吃什麽藥。患者認為這些是他的隱私,不想告訴別人。
5、怕收禮。清廉的官員,守著自己的名聲,不希望別人利用自己的病去送禮,最後受賄不收禮。
既然病人不想見他,那就尊重病人的意見,歡迎來看他。不想看就不要勉強。
我的同事生病了,但是他不想讓我們去看望他。肯定有他的原因。
如果我生病了,我不想別人來看我。原因如下:
1,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治病是妳自己的事,憑什麽讓別人來看,花錢跑路,花時間。
2,不願意讓別人同情。如果妳生病了,真正好的同事朋友來看望,那是發自內心的擔心、焦慮和同情。我不希望自己的病給別人增加負擔,給別人帶來不快;如果妳是普通同事,看到他們言不由衷的話,妳會因為妳的善意拜訪而覺得更加沒有必要,這只會增加妳的思想負擔,對治療也沒有好處。
3.生病是壹件痛苦的事情。妳需要勇氣去對抗疾病,休息,再休息。有人來訪,要打起精神,說話,解釋,感謝之類的,對治療不好。
壹個人有自己的隱私、自尊和做人的原則。為什麽他要和別人分享他的痛苦?所以,正視自己的病,好好治療,好好恢復,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家庭,不分友情,不分愛情。每個人都想把自己最美的壹面展現給別人。
人壹旦生病,就處於非常脆弱的壹段時間,最需要的就是“休息”。
所有的來訪者都是客人,所以我們應該盡力招待他們。然而,他們身心俱疲,卻又力不從心。反而增添了煩惱,卻無法表達自己,進退兩難。
我害怕堅強,但又不甘心,這讓我陷入了極度焦慮的矛盾之中。這是個人內心焦慮的原因。不是走親訪友。
言語難以形容,供大家參考!
同事生病了,壹起工作的同事,出於對同事的關心和友情,覺得應該關心和慰問。總之他們覺得應該回家或者去醫院看望慰問。這好像是人之常情,都說我們是禮儀之邦。
這是壹些健康沒有生病的同事的想法。但是那個生病的同事呢?至少會有以下想法:1,有病,夠煩,又不是什麽好東西,憑什麽大家都知道?2,難得生壹次病,也不是什麽大事。妳為什麽讓所有人都來開門?3、體弱多病需要調理,實在是應付不了家裏的訪客。4.上門進病房的來訪者都不好意思空手,欠的太多,都要還。5.大家都很忙,不願意和同事壹起工作。6、病態不光鮮,不想示人。7、家裏窮,住房條件差,不想讓同事“光顧”
總之,同事生病也是很多顯性和隱性的原因,不讓同事去看望慰問也無可厚非。應該優先尊重患病同事的意願,否則會更糟。
我們學校的做法:如果有老師生病住院,工會會派工作人員帶著學校的慰問金和慰問金去醫院,詢問需要什麽樣的幫助。很真實,很溫暖,很簡單。。
我有壹個漂亮的同事。她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從來沒有放過頭發。她大方又溫柔。
離婚後,她重組了家庭。他們夫妻感情很深,已經七八年了。每個人都說她嫁給了愛情。然而,差不多三個月前,她的體檢發現她得了胰腺癌,而且已經轉移,無法手術。開始保守治療,患者後來入院。她瘦了20多斤,同事們也開始想念她了。她還能說話,要求同事不要來看她。她不想讓她的同事看到她生病的臉。
後來,她選擇了放棄。她放棄了吃飯,放棄了打針,也就是放棄了生命。最近壹周左右,她打著麻醉針睡著了。同事又去看她,看到她躺在病床上,和丈夫、女兒壹起哭泣。她老公壹直在照顧她,瘦了10多斤。他每天回家做飯送飯,沒日沒夜的陪著他。同事回到單位,受不了五十出頭,多才多藝,哭得那麽厲害。然而,她還是離開了。她老公那麽愛她,她卻沒有陪他到老。
她對第二任丈夫說:我這輩子跟妳在壹起還沒受夠。她的丈夫和家人同意讓她進祖墳。有壹種愛叫生死同點。
作為病人,他們不希望別人看到他們。可能為了不讓別人難過,我不想面對。向人們展示那種狀態。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難過。
我有個初中男同學,得了肝癌。他的同學去看他,他不想讓他們去。他把葬禮留給了幾個男學生。半年後他離開了。同學們給他妻子捐了錢。
生命可貴,健康最重要。珍惜眼前人,什麽都可以拋。
我能理解妳同事的感受。我生病了,需要透析。這是相當嚴重的。這對人的心理打擊有多大。我的精神肯定不太好。
妳的壹些老同事說要去看他,他們當然認為畢竟是同事,關系很好。去看他,鼓勵他,讓他感受到大家的溫暖。
但是,壹個人生病了,壹定是心情不好,不願意讓人看到他憔悴的壹面,尤其是愛面子的人。
他不想表現出自己最痛苦的壹面。
而且有些人生病的時候更喜歡安靜,不喜歡那麽多人來探望。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醫院,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都會讓患者感到很煩躁。
尤其是每次來了壹波人,妳都要站出來對付他們。妳要壹遍又壹遍的跟我說妳是怎麽得病的,怎麽進的醫院,真的會影響病人的休息和治療。
還有的不喜歡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病情。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隱私,別人不需要知道。而且有些病覺得別人知道了,會很沒面子。
特別是有些人,抱著壹種很活潑的態度去看望病人,根本不是真的關心妳。
我的壹個鄰居以前生病了,他以前在廠裏的同事去看他。他連壹個水果都沒拿,就紅口白牙地走了。
後來我們都知道了,這個老同事之前跟他關系也不好,就擠兌他了。我說要去看他,其實是去看他的笑話。
有多少人探望病人不帶禮物?
所以,妳以前的同事不想讓妳見他,妳也能理解。
不是每個人面對大病的時候心情都這麽好的。
妳想想,妳們都沒事,唯獨他得了重病,生命無望。妳能感覺好點嗎?
當然也有其他同事覺得生病是自己的事,沒必要驚動大家。
無論情況如何,我們都必須理解他人。
有些事情我們真的無法感同身受。
只是希望大家多體諒生病的人,尊重他的意願,讓他好好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