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判斷心理咨詢師是否靠譜?

如何判斷心理咨詢師是否靠譜?

終於鼓足勇氣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直面問題,家裏的工作也做了,錢、精力、時間都花了。結果遇到了壹個不靠譜的假輔導員。多麽可恨,這不是又在病人心上捅了壹刀嗎!

首先,心理咨詢師依賴不可靠的基本判斷

看資質:可以先看壹個咨詢師的資質證書,再和他確認咨詢關系。目前國內只有三級咨詢師和二級咨詢師兩個級別(註意時間,這些是2018取消的,目前沒有執業證書可考)。切記:沒有高級、壹級心理咨詢師,中科院心理咨詢師只是壹個結業證書,不能上崗。

看培訓經歷:成為壹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不壹定要有證書。他們還需要壹個主要流派的長期培訓經驗,壹般會有壹個系統的長期理論培訓(從2年開始)。他也有自己的體驗者和監督者。體驗者幫助他共同面對自己的情緒(心理咨詢師接觸的來訪者通常能量較低,所以咨詢師也要及時面對自己的情緒,以免他的負面情緒給他帶來訪問,或者訪問的負面情緒刺激咨詢師的負面情緒),主管幫助咨詢師評估病例,討論治療方向和技術問題。也就是說要有系統的遠程培訓,有體驗師,有主管。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看咨詢時間:咨詢時間越長越好!科學研究表明,壹個人關註另壹個人最多50分鐘。過了這個時間,溝通效果就差了。壹般來說,個人咨詢的持續時間在50分鐘以內,伴侶治療或家庭治療的持續時間為90分鐘或120分鐘。壹次有壹個會話是正常的。如果要在壹天的就診中咨詢兩個時段,咨詢師至少要休息15分鐘,以保證咨詢效果。有的機構咨詢個人壹次2到4個小時,費用是單價乘以時長的倍數,這是不負責任的,損害了來訪者的權益。

政策咨詢和處理流程

看價格:壹個成熟的咨詢師壹個月四次咨詢的費用加起來是當地人均月收入的三分之壹。以成都為例。成都月人均收入7000元,7000除以3除以4,也就是壹個咨詢在550元,這是壹個成熟咨詢師的價格。100-650元是成都比較合理的咨詢價格。所以在北京,200-800元的個人咨詢是壹個合理的價格。正規的咨詢是預約咨詢,並支付費用。而很多非正規機構喜歡搞“性交時免費給十倍咨詢費”的活動,有意無意的跟妳宣傳。這絕對是壹個不靠譜的吃快錢的機構。還在網上刷了“在線三陪”,按月收費,更不靠譜。

看設置:①可靠的咨詢師會告訴妳盡量固定時間拜訪。固定的時間也是穩定感和安全感形成的壹部分。2咨詢師還會告訴來訪者互相屏蔽朋友圈,不要在咨詢時間以外談論咨詢內容。這是因為心理咨詢的目標之壹是培養壹個獨立的人。如果來訪者的朋友圈裏頻繁出現咨詢師的信息,來訪者就會體驗到壹個無處不在的咨詢師,結果就是來訪者的人格無法獨立。③保護咨詢師的私人生活不受打擾,並保持良好狀態。如果咨詢師的朋友圈裏總是出現來訪信息,信息太多會讓咨詢變得無法預測。

看方法:沒有壹種療法適合所有就診,所有就診都用同壹種療法是有問題的。那種“壹療法吃滿天星”的咨詢師不靠譜。然而,太多的療法(超過四種)也是有問題的。如果對方簡歷中有這些詞,妳就要考慮是否要酌情向他咨詢:如薩提亞家庭治療師、國際催眠師、nlp執行官、正念治療師、形象對話等。

第二,進壹步判斷

看性格的穩定性:如果滿足以上條件,可以找他咨詢1-3次,了解壹下感覺。妳說話的時候想想他有沒有能力聽懂妳的話。如果妳告訴他,他說的不對,他會自己解釋,還是會馬上放下猜測,繼續理解妳?從妳的感受中,妳會有自己的判斷,這個咨詢師是否靠譜,是否適合妳。

比如,第二次咨詢結束時,來訪者說:“我咨詢了這麽久,為什麽問題還沒有解決?”

心理咨詢師說:“我們只是第二次咨詢,妳可以找更好的心理咨詢師。”(輔導員沒有看到訪問的無奈,回擊了攻擊。輔導員性格不穩定,所以不靠譜。)

如果心理咨詢師說“妳很無助,不知道心理咨詢的終點,怎麽面對生活中的那些問題?”妳真的希望咨詢能馬上幫到妳。”(咨詢師並沒有被訪問的攻擊帶走,而是繼續了解訪問。這個咨詢師穩定可靠。)

另壹個咨詢師問:“老師,我咨詢了這麽多次,還是走不出失戀的陰影。”,

如果他回答“妳要有耐心,心理咨詢不是壹蹴而就的。”(他不是愛妳,甚至不是指責妳。)

相反,他回答:“我能感覺到妳很著急。如果妳確實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會想象吃壹片藥壹樣有效,但實際上,我們已經取得了壹點進展。妳壹開始不是把所有男人都歸為渣男嗎?”(這個回答是深情的,真誠的,關註妳積極的方面。)

建議:靠譜的心理咨詢師不會主動給建議,但是如果訪問被什麽事情卡住了,就會陷入焦慮和無助。對於心理咨詢師評價這種焦慮和無助是沒有幫助的,心理咨詢師會給出建議。(拜訪時索要,咨詢師評估後才給出建議。)

關於身體接觸:壹個可靠的心理咨詢師可能確實會拒絕探視和擁抱這樣的要求,因為擁抱、隨叫隨到等滿足行為會促進探視的惡性回歸,背離了心理咨詢的目標之壹,會承受挫折,延遲滿足。

有保障的心理咨詢師不靠譜:這是因為決定心理咨詢效果的因素有兩個:壹個靠譜的心理咨詢師,以及拜訪時的反思和感知能力。咨詢師保證壹個好的效果,會讓拜訪沒有必要去反思和感知,效果自然不會出來。這就好比老師再厲害,也不能說我的學生都學習好。

看心理咨詢師回答問題是否正面:有些問題涉及知情權,心理咨詢師應該正面回答,比如:妳是什麽流派的心理咨詢師?妳被監督了嗎?監督的頻率?如果咨詢師沒有正面回答這些問題,比如問“妳為什麽要問這個問題”,來訪者會覺得自己沒有被真誠對待。輔導員可以先正面回答,然後接受來訪:“妳知道這個,妳會有確定感,更踏實?”

像這樣壹層壹層的剔除,可以剔除很多不靠譜的有假證的心理咨詢師。